联系方式

    地址:青岛平度市李园工业园华星路东端

    电话:13370868185

    邮件:QDguolida@126.com

    网站:http://www.qdglddq.com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特高压:能源安全的底气和锐气

2020-01-08 16:01:22      点击:
无论是优化能源资源配置、调剂能源余缺,还是调整能源结构、实现能源多样化,以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为特点的特高压都为我国能源安全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底气和锐气。

习近平总书记在最近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上明确要求:“着力发展非煤能源,形成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同步加强能源输配网络和储备设施建设。”

“能源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动力……能源供应和安全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4月18日,在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首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重申了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并强调要开工建设一批包括特高压输电通道在内的重大项目,以此作为稳增长、提高能源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国家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催生并促进了以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为特点的特高压输电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发展。无论是优化能源资源配置、调剂能源余缺,还是调整能源结构、实现能源多样化,特高压输电通道都为我国能源安全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底气和锐气。

底气:促进能源高效配置 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在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地理性不均衡,能源需求区域性不平衡,能源供需地域性不匹配。东中部经济相对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较大,而西部经济总量较小,对能源的需求量也相对较小。过去,由于电力输送容量和输送距离的限制,我国一直采用“就地平衡”的发展方式,即在东中部负荷中心建设大量电厂,以满足生产生活用电需求。但随着经济社会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东中部地区的电力供应逐年吃紧。

针对能源资源禀赋不均衡的问题和矛盾,近年来我国的能源开发加速向西部和北部转移,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的距离越来越远。预计到2020年,我国13个大型水电基地、15个大型煤电基地、9个大型风电基地的开发规模将分别达到2亿、4亿、1.7亿千瓦。这些大型能源基地与东中部负荷中心的距离一般都在800~4000公里。如果仍然依赖传统电网输送,无论从技术性、经济性,还是安全性的角度看,都是不科学、不合理,甚至是有很大难度的。

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格局,不仅导致煤电运输能力紧张、煤电价格循环上涨,而且还会出现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转变“过度依赖输煤”的能源配置方式和“就地平衡”的电力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特高压电网,高效配置能源资源,让“电从远方来”,变得越来越急迫。特别是要从根本上打破能源消费的地域空间限制,满足中东部地区持续增长的能源需求,迫切需要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能源资源调节、能源供需调节,发展特高压电网无疑是一种最为科学、有效、环保的途径。

同时,特高压电网不仅可以实现大规模跨区联网,还可以获得包括错峰、调峰、水火互济、互为备用、减少弃水电量等巨大的联网效益,降低电网损耗。目前在国家电网区域内建成并投入运行的“两交三直”五条特高压输电通道,正在发挥着跨区输电、调剂余缺的重要作用,有效增强了我国能源配置的实力和底气。在2013年夏季持续极端高温天气的情况下,国家电网经营区域电力供需形势仍然能保持总体平衡,特高压工程和跨区电网发挥了巨大作用。自西南水电基地直达华东负荷中心的两条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向家坝—上海、锦屏—苏南)送出的电力,约占华东区外受电的一半,占四川最大外送电力的71%,极大缓解了华东地区用电紧张的状况。

最典型的是,作为经济大省、能源小省的江苏,2013年全社会用电量超过广东跃居全国第一,电力供求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作为四川水电直送江苏苏州的专线,锦屏—苏南特高压直流工程投运后,最大曾向苏州输电540万千瓦,相当于苏州网供最高负荷的四分之一,对苏州经济稳步回升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苏州全社会用电量38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8%,4月份第三产业用电增速更是达到10.13%,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

进入6月,大范围高温天气在华北、黄淮一带持续蔓延,各地气温显著飙升。今年首个高温黄色预警也比去年提前了20天,夏季用电高峰随之而来。早在今年主汛期前,四川新投水电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水电装机达到5290万千瓦,占国家电网公司系统水电总量的38.3%。今年,四川水电最大外送电力将达到2680万千瓦,同比增长67%;外送电量8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8%。而复奉、锦苏、宾金三大特高压直流在今年汛期将首次全部满功率运行,天中直流按现有最大能力送电,高岭、灵宝、银东直流全部满载。远距离高效连接能源供应和消费两端的特高压,将在今年夏天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发挥更大的作用。

锐气:推动“新”能源发展 联接洲际能源合作

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主要以煤炭和石油为主,并且增长迅猛。2013年,继成为世界第一煤炭消费大国后,中国又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石油消费大国。对煤炭和石油的过度依赖,存在能源供应断裂的潜在危险和能源价格高涨的危机。这无论是目前还是未来,都使中国的能源安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新能源、实现能源多样化,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能源安全战略。在这种情况下,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不仅是我国履行减排承诺的重要支撑,也是能源供应保障的有效补充。

然而,我国待开发的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西藏等省区,风能、太阳能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区。预计到2020年,我国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总量可达约7亿吨标煤,其中80%以上将转化为电力加以利用。但随着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快速发展,系统调峰能力欠缺、电网建设滞后、特别是跨区输电能力不足等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规模和利用效率。

因此,建设发展大规模、远距离、跨区域的特高压强大电力输送网络,是调整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实现能源供应多样化,逐步减少对单一能源依赖的必然选择。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到2020年,我国通过特高压跨区输电,可以将7000万千瓦以上的“三北”地区的风电送至“三华”电网,可以减少弃风电量500亿千瓦时,不仅可以有效保障我国清洁能源发展目标的实现,同时还可有效实现我国能源供应的多样化。

特高压电网的建设,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新能源的发展,有效平衡着我国新能源的供需,而且还会为国际能源的引入开辟新的通道。长期以来,我国能源的进口,局限于油气海上通道和陆地管网。按中俄电力合作规划,到2020年,东北电网将从俄罗斯购入1000万千瓦电力,相当于每年进口1200万吨原油。届时,将有效缓解我国能源供应紧缺的状况,并提高电能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很显然,千里之外俄罗斯电力的远途输入,只有特高压电网才能担当这一历史重任。

特高压助力国际电力能源合作的同时,因其运行电压等级高、输电能力强、技术水平先进等特性和特点,也必然会带来特高压技术在国际新能源技术和设备市场中的拓展。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进行国际交流的过程中,多次提及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大飞机和特高压等技术。继高铁外交之后,特高压也完全有希望成为“中国制造”的又一张外交名片,使我国电工装备和技术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和竞争力与日俱增,这才是中国特高压电网真正的底气和锐气所在!

Copyright 2019 www.qdglddq.com 青岛国力达电气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所有内容最终解释权归本公司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Built By LZXCMS V2.2 Mobile 鲁之讯网络 技术支持

鲁ICP备20002047号-1